• 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 日期 : 2014-06-16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的标准。教学目标是选择教法的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评课首先要评价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情况,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同,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具体确定每次课课堂教学目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要三维一体

        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知识领域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知识与技能。该目标维度是实现另外二个目标维度的基础。它明确了学什么,提出了学会的要求, 是对学生学习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明确了怎样学,追求实现会学的目标。 是实现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培育情感目标的主要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关键环节。体现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和建立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拓展,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尝试、选择、参与、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它对前两个目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这里需要教师清楚的是,态度与价值观不是教师出来的,而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体验而慢慢养成的,是在参与中的一种自我发展。

        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时要有全局性观念,对三个维度整体考虑。具体每堂课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课堂教学重点不同,对应的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差不同,但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的。

        二、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和差异

        1.内容要求的层次性。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具体的、有层次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体现层次的教学目标表述有以下几种表述形式:

    知识与技能:A(了解/初步学会)、B(理解/学会)、C(掌握/设计);

    过程与方法:A(感受)、B(认识)、C(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体验)、B(感悟)、C(形成);

        2.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客观事实。由于学生对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与深度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指导时是否有所侧重,教师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都要有所考虑。在关注层次和差异的基础上,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具有适当的广度和深度,如果广度不够就难以完成课程总体目标,如果深度不够,就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能力的发展性目标,正确的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描述要准确规范

        1.目标定位的准确性。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总目标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再进一步具体化为一个个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为课程总目标服务的。教师必须分清什么是课程总目标(长期目标),什么是单元教学目标(中期目标),什么是课时教学目标(短期目标),对三者关系应了如指掌,避免将课程或单元教学目标混为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对课时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具体实施和长期积累,才能实现课程的总目标。

        2.目标表述的规范性。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 教师要尽可能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转化为可以直接观察、操作、检测的明确具体的行为指标。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把目标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避免笼统的讲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能力。

        3. 教学目标的陈述一定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要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会使用什么会做什么、会说什么、写什么等,要可测量,有质有量。情感目标要行为化,行为条件要情境化,要具体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的时间、提供的信息。

        以上关于确定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仅供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