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备好一门课
  • 日期 : 2010-11-22    

    浅谈如何备好一门课
    作者:陆隆祯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振兴,如何全面有效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已是学院当前教学工作的迫切要求。通过一段时间听课,课后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对学院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想就备课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认识,和广大教师一起研讨,以促进学院教学研讨之风。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一系列活动中,居于首要的先决的地位。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授课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它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在备课上能花的工夫直接影响授课质量,亦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的心血,正是“几番心血一堂课”。教师既要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又要承受起备课的艰苦性。

      
    一、备课时要了解学科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有关教学大纲的学习,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学生业务工作范围,毕业生重要的面向行业和从事的技能工作,掌握教授学科内容中,哪些是基础文化部分,哪些是直接面向行业的适用性技能;教授学科内容与其他相应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相应学科应该起到哪些辅助作用,相应学科对本学科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科的内容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发展有关的,教学过程发展作用。只有明确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备课时胸中有数。

      
    二、备课时要了解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史
    了解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可以更深层次地看清教授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对学科内容、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进一步的理解。备课时要多读书了解有关的科普知识,更要注意收集资料,进行知识储备,把学科形成发展过程中一些最有意义事实,先辈学者的伟大科学发明史,了解科学大师的生平,生产第一线先进工人的先进事迹等,恰当地充实到有关教学内容中。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时常听到许多教师联系教学内容,简要阐述该内容的形成过程中一些有趣的人物和事件,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和教师的交流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一些优秀的教师,搜集整理了大量与所授学科有关的教学方法,科普知识等资料,汇编成“荟萃集”、“织锦集”等装订成册,他们普遍反映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作用。

      三、备课的重点内容及方法
      课程是以教材为主体来展现自己的。备教材是全部备课的枢纽工程,整个备课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先从总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了解教材的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各章节各单元的重点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基本的、核心的、重要的、关键的内容。经过深化、提炼,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按学院的要求,规范地编写出教案。
      选择教学方法是备课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地、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到学科性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职业教育的原则特点,还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点。教无完法,教必有法,教师必须有意识的明确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科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情是备课的现实依据。接受一门课后,一定要认真了解学习该学科的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可以通过前任教师以及辅导员或者直接深入班级学生中,对班级的学习风气、课堂气氛、课堂纪律、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作一个调查,提前向班级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设想和教学要求,以得到班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为将来的授课打好基础。

      四、备课中要注意储备授课意识
      意识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具有的潜在能力。随着备课的不断深入、完善,教师花费了大量心血后,教师授课的自信心和上台讲授的意识不断的充实和升华,教师的授课意识逐步提高,表现欲逐渐增强,相信自己的授课有亮点,能出彩,能成功,能得到学生的满意和成功。教师心境好,精神面貌好,有较强的授课意识和表现欲。正如我院一位教师对学生说:“我讲好,你们听好,我幸福,你们也幸福”。这种意识、感觉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因素。
      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广大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职业意识,参与到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中,总结经验,提出好的教法和意见,经过个人和群体的不断努力,取长补短,奋发向上,使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以切实、有效的提高。